在近日的大閱兵預演中,整齊劃一的步伐,排列有序的武裝裝備的戰車陣容,令人大開眼界。這背后都有哪些高科技在暗中幫忙?聽說還有地理信息技術?

北斗、激光測距儀顯威力
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激光測距儀、等速計時系統、數字轉速表……這些高科技手段被應用到訓練之中,極大地提升了訓練效益。
“我們為受閱車配備了數字轉速表,轉速可以精確到正負1轉,這樣駕駛員行駛時就有一個直觀的標準,確保按照同一速度行駛。”海軍某方隊方隊長范輝說。
為確保車輛行駛中始終保持穩定的距離,他們還特地安裝了激光測距儀。“駕駛員通過安裝在駕駛室的顯示屏,就可以清楚地掌握車輛的位置以及與鄰車的間距。”范輝說。激光測距儀,是利用激光對目標的距離進行準確測定的儀器,通過向目標射出一束很細的激光,由光電元件接收目標反射的激光束,計時器測定激光束從發射到接收的時間,計算出從觀測者到目標的距離。
“我們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引進我國自主研制的北斗高精度定位測量技術,研發訓練考核系統,配發北斗自動授時系統,制作電子沙盤和閱兵模擬仿真系統,極大提高了訓練質量和效益。”閱兵聯合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王舜說。
為提高訓練效果,各方隊還結合在訓練中出現的問題自主研發有針對性的科技產品。高射炮兵方隊針對行駛不均速的現象,對現有輔助系統進行了信息化改造,創新了油門限制器、升級了可視標齊系統,豐富勻速、騎線、卡距、等距計算考評。在閱兵部隊合練階段,他們以誤差小、標準高受到上級肯定。
在徒步方隊訓練場上,一排排受閱官兵正在訓練踢腿。一名戰士拿著幾張紙遞給了正在檢查訓練的總教練劉士胥。紙上是不到一分鐘前踢正步的畫面。“這是我們使用高速相機拍攝下來的。”劉士胥說,通過畫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誰的腿沒有踢到位,誰的頭昂得低了,這樣糾正動作就更有針對性。
在坦克方隊的訓練場上,駕駛員丁輝和戰友們也有他們的訓練“法寶”——電子成像系統。“這個系統集攝像、測距、顯示、終端處理于一體,駕駛員可以根據傳輸的數據和圖像及時調整。”丁輝說,處理器目前能夠同時處理6路數據,實現4臺車的實時監控,未來還能實現無線數據傳輸,將系統功能進一步延伸與豐富,“今后,我們也要把這套訓練系統應用到實戰化訓練中。”
高科技與軍事力量的完美結合,讓9月3日的勝利大閱兵充滿了各種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