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衛星、地面測控站和用戶設備二部分組成,目前的系統由2顆工作星和3顆備份星組成分布于3個軌道平面上,每個軌道面有8顆衛星,軌道高度19000千米,運行周期11小時15分鐘。
該系統于1976年開始建設,1991年成為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系統。從1982年12月12日開始,該系統的導航衛星不斷得到補充,到1995年,在軌衛星數目基本滿足要求,但隨著俄羅斯經濟不斷走低.該系統也因失修等原因陷入崩潰的邊緣。但從2001年到2010年10月俄羅斯政府又補齊了該系統需要的24顆衛星。到2011年10月,該系統實現了全球定位導航。
20世紀60至70年代,由于當時的西科琳衛星定位系統過于陳舊,無法及時地提供準確的定位,蘇聯決定組建新的衛星導航系統。1968―1969年,蘇聯國防部、國家科學院和蘇聯海軍聯合開發新的導航系統,用于海陸空及太空的軍事力量。1970年,這些部門聯合制定了關于計劃的文書。1982年,該系統首顆衛星發射入軌。但由于航天撥款不足,該系統部分衛星一度老化,最嚴重時只剩7顆衛星運行。在技術方面,的抗干擾能力比的要好,但其單點定位精確度不及系統。
在技術方面,的抗干擾能力比要好,但其單點定位精確度不及系統。
2011年2月26日,俄羅斯發射了一顆GLONASS-K衛星。2013年7月2日,搭載三顆GLONASS-M導航衛星的俄羅斯質子-M運載火箭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后發生偏轉并爆炸解體。
與GPS定位比較
在技術方面,與相比有以下幾點不同之處:
●衛星發射頻率不同?;谶@個原因,可以防止整個衛星導航系統同時被敵方干擾,因而,具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
●坐標系不同。GPS使用世界大地坐標系(WGS-84),因而GLONASS使用前蘇聯地心坐標系(PZ-90)。
●時間標準不同。GPS系統時與世界協調時相關聯,而則與莫斯科標準時相關聯。
此外,GLONASS的應用普及度還遠不及GPS,這主要是由于俄羅斯長期以來不夠重視開發民用市場。